【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1997年,冯小刚作为编剧,并担任导演的贺岁片《甲方乙方》上映。

电影自上映以来收获了一致好评,其中一句经典的台词,直到现在都被反复提起回味甚至是改编。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不仅反映了当时电影当中的经典情节,而且也致敬了著名话剧《白发魔女》中的杨白劳,让人感受到了当时那个年代地主阶级对普通农民的剥削。

那么为什么在当时地主对老百姓的压迫这么重?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致力要消灭地主阶级?

他们又对不同的农户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来看看地主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地主阶级的由来

说起地主阶级是如何在我国兴起的,就必须提起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地主阶级的影子了。

所有的转折点都在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启。

在这个时期之前,所有的土地都是归国家所有,那时实行的是井田制。耕地被划为两个部分,虽然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但这并不意味着耕地的主人有所变化,而是百姓耕种的时候要先耕种完公共的部分再耕种私人的部分。

况且就算私田名字中带“私”,但它并不归百姓所有,百姓只享有使用权。

但是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旧制度难以满足国家的需求,再加上西周开始之后,朝廷开始逐渐的没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开始努力,他们会将土地赏赐给有功之臣,增强国力,激发他们的战斗力,慢慢的土地也被允许自由买卖。

不过这个时候的土地私有化并不全是负面影响,在刚推出之时,它真的大幅度的提升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国家的国力也因此增强。

在百姓知道的土地都是为自己所耕种后,他们的种植热情持续高涨。同时,他们也对国家有了更多的信任感。国家用这样的方式来稳固地方,促进农业发展,是一个利大于弊的决定。

但是当地主的实力逐渐增强,逐渐成为一方势力后,国家的控制力逐渐变弱,兴起的地主成为社会中一种新兴起的阶级,他们甚至成为国家主要动乱的根源。

在我们众所周知的商鞅变法时期,有钱的商人和贵族会用多余的钱财,购置地产获得土地,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阶级叫做地主阶级。

可以说地主阶级的产生,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和我国特殊的国情有关系。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是相比于繁密的人口来说,可以耕种的土地就显得比较少了。

因此就注定会产生土地与农民人口不对等的现实,特殊的土地资源导致了社会发展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阶级。

只要当时的政府健全,政策稳定,一个普通的人家攒钱购买一亩地之后,通过自己的耕种,往往可以将土地扩大到两亩三亩,甚至一百亩地。

等他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田地之后,他们不会自己工作,而是招没有土地的农民为自己耕种,他们会顾长工,或者是租地给农户,从而不劳而获。

再加上我国古代盛行世袭制,这些有钱购买土地的人群大多为阶级比较高的贵族,或者是有钱的商人,他们因为赏赐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原因获得了土地之后便会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这就是在奴隶社会的后期出现很多大地主的阶级的原因。

由此也可以将古时的地主阶级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就是那些社会地位比较高的贵族,他们家族世世代代为朝廷效力,只要有功绩,就会被赏赐各类的封地和宝物。这帮助他们可以购置更多的田地。

第二种就是各类武侠小说当中非常常见的政治土匪,他们虽然没有太多的钱,但是政治权利极大,所以他们也会利用特权,为自己谋取私利。在民国时期,这样的人层出不穷。

第三类就是那些阶级地位比较低的小地主,他们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是因为早期家族里有人员外出经商获得了钱财可以购置土地。

在普通百姓当中,他们算是家庭状况较好的,但是他们仍会被比自己等级更高的地主阶级所剥削。

地主阶级是怎么剥削农户的

但有人提出了疑问,地主作为一种时代产物,必然会产生一种阶级。它的产生,既可以帮助国家监督农户进行生产,又可以为自家无地可耕的农民提供一份糊口的工作,为什么它还会被众多人所批评和唾弃呢?

这就必须提到古时的地主阶级是如何残忍剥削农户的。

其实大部分的民众当时都是无可奈何,国家困苦百姓民不聊生。这些无家可归的农民为了活下去就只能给地主阶级打工,就算剥削他们也别无选择。

对于国家来说,因为经济状况不好,他们也少受了很多税,但就算如此也并没有帮助最基层的农户生活的更好,反而将中间的地主阶级喂的越来越肥。

在当时的一些经典故事中,对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都有很深刻的描写,比如说以周扒皮为代表的小地主,虽然他家里面土地很多,而且他靠着祖上积攒下来的产业,可以说是小土富甲一方的土豪。

但他本人极为抠门,不仅一分钱掰成两分钱花,而且为了剥削为自己劳动的农户,让家里的长工多干活,他每天半夜天还不亮就会学鸡鸣,让长工顶着月亮出去干活。

因为在他们的雇佣合同里面规定工作的时间就以每天早上鸡鸣为准,而这仅仅是他压榨普通农民最普通的一种手段。

对于这些地主阶级来说,他们毫无人性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式。首当其冲的就是给农民放贷。

相比于让长工多干活,他们更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扩充自己的宝库。

农民缺钱时,只能够找地主阶级借钱,地主阶级会以相当高的利息借给他们,这就是高利贷。

时间一到,大部分的农户没有办法还清本金,因此将祖上留下来的田地抵押给地主阶级。

这就导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在地主阶级最鼎盛的时期,一户农民靠着几辈子积攒下来的土地不仅全部归地主阶级所有,而他们一辈子都需要为地主打工偿还债务。

那时候的农民在地主阶级的压迫下,永无出头之日。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1933年由南京国民政府统计的农民报告里面显示,在全国的农户当中,有半数的农户都有负债,或者是借粮的问题,他们借贷的原因主要是购买一些生活的必需品,或者是婚丧家具等大事。可以看出,当时地主的剥削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有多大。

一个国家想要长久稳定的持续下去,最重要的就是理解百姓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时代,普通的百姓被抵住压迫的苦不堪言,更不可能帮助一个王朝持续的稳定发展下去。

为什么要打击地主阶级

但这并不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要打击地主阶级的唯一原因。纵观历史整个发展趋势,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比如说当一些王朝进行更替的时候,往往与之伴随着土地的兼并。严重的土地兼并,导致一个国家走向了衰败,尤其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大唐盛世。

唐朝,在鼎盛的时候歌舞升、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当它走到末尾的时候,可以发现当时各个地区的节度使已经发展成了当地有名的地主。

无论是淮南节度使还是河东节度使,他们不仅有权更有钱,为此他们会利用公务之便疯狂的为自己敛财,将国家的政策视为空物,民众对此无可奈何。

时间长了,导致百姓过的相当困苦,国家也没有钱。当阶级差距越来越大,处于中间的地主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矛盾就此凸显,从而开启了十几年如一日的战乱。

对于这些土地阶级来说,他们不会在意普通的百姓怎样生活,普通的百姓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他们还在想着如何用更低的价钱收取更多的土地给自己谋利。

所以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地主阶级在一个国家中存在的意义并不大,而且还会威胁到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稳定与和谐。

好在这样的地主阶级并没有持续到现在,随着1927年南昌起义的爆发,当农民包围城市的口号传遍全国,越来越多的民众叫喊着打土豪,分田地,迎来了巨大的成功。

1945年建国之后,虽然我国还处于较贫困的情况,但是我国的领导也深刻的意识到了,对于以百姓为主的国家来说,他们的阶级敌人就是地主。

他们不仅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更阻碍了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土地革命将这些地主赶下台去,从而让农民获得了真正的为自己耕种的土地。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Top